English

时间呀,前进!

1999-01-25 来源:生活时报 郝一匡 我有话说

此文题目借用苏联一部小说的书名,不过可没有那么深的革命意义寄寓其中。

从小到老,恍然一梦,不觉两鬓皤然,已步入中老年行列。小时候就爱逛书店,不过那是去寻觅小人书。那时,我和弟弟最常光顾的那家书店叫“五十年代书店”。10来岁的我当时觉得10年的时间长着呢。一晃,到了60年代,路过那家书店时曾特别留意过它的名字,它已经改叫“少年儿童书店”了。我已经上了中学,不再光顾儿童书店。那家书店在路西,西单商场对过儿,似乎到80年代还存在。现在真真切切地是像百草园一样,但却是由朱文公的子孙卖给陶朱公的子孙了,成了外地人在京经商的店铺。于此也可见时代变迁之一斑。

在“文革”后期,不知怎么常常看到香港出版的一份杂志,叫“七十年代”。结果是,不仅70年代很快就成了往昔,连80年代也越来越远地离我们而去了。不知它现在叫不叫“九十年代”,抑或“二十一世纪”。总之,对时间的感觉就是一个“快”字。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,快到不适宜用时间命名一个店铺或一份报刊,否则转眼就会成为昨日黄花,又得忙着取新的名字。

还有一种现象常常让我感到时间的流逝令人叹惋。

记得从50年代我就发现,一些信笺和日记本上端,或公函的落款处,都印着195_年月日;后来则印做“196_年月日”,继而是“197_年月日”、“198_年月日”“199_年月日”。教人感慨的是,往往10年过去了,而印着过去那个10年的信笺、公函还没用完,人们填写时不得不连带把十位数改写。这不是又告诉人10年的时间简直就是一晃吗?

当我第一次读到形容时间过得快的成语如“白驹过隙”时,实际观察过在离得很近的墙缝之间穿过一辆飞驰的自行车的情形,不由得大为叹服发明这句成语的庄子。他老人家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感慨系之了,无怪乎有“不知老之将至”之叹。

再过300多天,就到21世纪了。那时信笺、公函上肯定又会纷纷印上“2000年”的字样。人们欢迎新世的到来无可厚非,但若换一个角度看,又实实在在地表明人生易老、百年易过,易到如白驹过隙。然而,这未尝不是在催人奋进,提醒我们赶紧切切实实地抓住那易逝的韶光,创造新生活,开辟新天地。最后还是借用伟人的句式结束本文:“举起你的双手迎接它吧,新世纪的曙光已经在地平线上喷薄而出了!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